学生应养成真诚友爱、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 第七周学生例会讲话稿

发布日期:2015-04-16 点击次数:464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长时期形成的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对亲人、熟人或生人表达情感和尊重的行为方式。没有礼貌,人类社会就会相互摩擦,产生混乱,甚至无法维持起码的公共秩序和安定团结。正如列宁所说:“礼貌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原则。”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不仅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而且以亲善、礼貌而倍受称颂,所以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礼貌是以对人的真诚友爱为基础的,它不靠行政命令来执行,而是要求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礼貌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与外宾交往,是否懂礼貌能显示出人的知识和教养,反映出人的道德和品质。俗话说:“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人。”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是个粗暴无礼的人,那他一定是个文化素养较差、思想水平较低的人。因此说,讲礼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也不是什么虚伪的客套。懂礼貌的人进入社交场合要比不懂礼貌的人容易得多,而且会更受欢迎,更受到尊重。所以,礼貌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在当代,礼貌待人在密切文明交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人不慎踩了另一个人的脚,踩人者若无其事,无动于衷,被踩者愤怒异常,骂骂咧咧,于是开始了一场舌战:也有一些同志由于讲礼貌,不慎踩了另一个人的脚就马上诚恳地向对方表示歉意,并说一声:“对不起!”被踩的虽疼痛未消,却也会表示谅解。这样的内疚和歉意往往能换来宽容和谅解,使一触即发的冲突烟消云散。这说明,文明待人的行为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讲不讲礼貌大相径庭。谁不讲文明礼貌,谁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

怎样培养小学生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呢?
     1.
言谈、举止和态度要有礼貌。真诚友爱、礼貌待人,使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礼貌用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谈吐文雅、和气、谦逊,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猜疑、纠纷和摩擦,有利于人们心情舒畅,同心同德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学们无论在家庭中,在学校里,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都是集体的一员,每天都要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相处,在社交的场合里,还要同更多的陌生人相处。如果我们能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待人和蔼、谦逊,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一个亲密团结的大家庭。
     2.
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弄清楚讲礼貌的意义之后,最要紧的是在实践上下功夫,就是说要身体力行,见诸行动。这就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逐步养成习惯。培养文明礼貌行为,首先要抓住文明礼貌的思想核心:尊重别人。“诚于中阳形于外”,只有诚诚恳恳地待人,时时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方便,才能养成表现文明礼貌行为。文明礼貌修养要以提高认识开始,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最终养成礼貌文明的行为。一个人的礼貌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三国时的刘备曾告诫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是大的开始,“小”抓不好则“大”不能成。讲礼貌也要提倡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的精神。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可塑性很大,真诚友爱、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也要在此时培养。只要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从点点滴滴做起,坚持不懈,就会养成真诚友爱、礼貌待人的好习惯,使之成为个人生活素质重要的一部分。

 

                                二实验学校政教处

上一条中国人民抗日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周例会
下一条信心比天才更重要 第六周学生例会讲话稿